2025年6月6日下午,為在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斬獲佳績,持續優化學校重點參賽項目,我校數智經濟學院競賽指導老師李華成帶領7名項目團隊成員,奔赴江西省宜黃縣富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開啟竹蓀項目調研之旅。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大背景下,產業振興成為關鍵突破口。宜黃縣二都鎮富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憑借創新經營模式脫穎而出。該合作社以黨支部為引領“龍頭”,以合作社為聯結“紐帶”,以農戶菇棚為生產“車間”,采用“合作社 + 基地 + 農戶”一體化模式,面向各類創新創業主體,成功搭建起“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平臺,有力推動企業發展,帶動地方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活力。 抵達當日,學院指導老師與同學們便同合作社負責人熊輝展開熱烈友好的交流。同學們圍繞竹蓀項目,就前期討論準備的各類問題積極提問,熊輝熱情且細致地從竹蓀種植技術要點到市場銷售策略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全面詳盡的介紹。在場師生全神貫注聆聽,并認真做好記錄,為后續競賽項目籌備積累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交流結束后,熊輝帶領大家實地參觀菌種培育室與種植基地。在菌種培育室,他親自示范如何辨別好壞菌種與菌包;在種植基地,針對竹蓀及其他菌類的種植細節深入剖析,結合同學們的疑問逐一講解演示、答疑解惑。參與調研的師生紛紛表示,此次宜黃之行收獲滿滿,不僅拓寬了視野,更為競賽項目后續規劃指明全新方向。 調研期間,指導老師李華成還與熊輝就學校發展規劃、學院特色及競賽項目籌備情況等展開深度交流,并達成初步共識。李華成老師表示,回校匯報后,將積極推動學院與合作社加強互動和橫向聯系,引導更多工商青年學子投身鄉村建設實踐,在服務地方發展中釋放青春動能。 次日清晨六點,李華成老師帶領項目團隊成員按計劃前往竹蓀種植大棚實地拍攝考察,恰逢竹蓀生長及當地農戶采摘全過程。大家迅速投入工作,在不干擾農戶勞作的前提下,開展大量拍攝與調研工作。 盡管烈日當空,農戶們依然堅守田間辛勤勞作。由于竹蓀生長到采摘周期極短,為保證品質,整個采摘需人工在短時間內完成,且采摘技巧講究,需手微彎以鏟土方式連根摘下,動作既輕柔又迅速。采摘結束后,農戶大姐向在場師生分享采摘技巧并現場演示,讓大家對竹蓀采摘有了更直觀清晰的認識。 農戶伯伯挑著滿筐新鮮竹蓀前往合作社風干生產車間,現代化大型儀器設備在此對竹蓀進行處理,隨后裝袋密封冷藏貯藏,并按不同品級分類存放。拍攝間隙,同學們主動幫忙搬運竹蓀,在田間與車間間忙碌穿梭,展現出工商學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勞作至中午暫告一段落,農戶熱情邀請師生共享農家午餐,大家圍坐一堂,品嘗美味農家菜,交流調研見聞與感悟,現場氛圍溫馨融洽。 此次調研,師生們親眼見證了合作社“一二三產業融合”模式的生動實踐,為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項目提供了豐富鮮活的素材與深刻啟示。大賽作為匯聚青年才智、激發創新活力的平臺,旨在培育兼具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通過深入鄉村一線,同學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在調研中發現并解決問題,以創新思維為鄉村振興探索新思路、新方案。 從竹蓀田間種植到車間加工,每個環節都蘊藏創新機遇,為參賽項目提供了豐富實踐案例。同學們在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將成為大賽展示的亮點,為項目注入強勁動力。同時,此次調研也讓大家看到鄉村振興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大賽為青年學子搭建廣闊平臺,讓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 我校數智經濟學院期待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將調研成果融入大賽項目,以創新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未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鄉村發展,以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為依托,不斷探索創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書寫新時代青年的奮進篇章。